高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书神小说网www.hengjiefastener.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五百二十二章 母女生隙随着安西军在吐火罗的战役进入最后时刻,陇右的战役却始终处于一种胶着状态,马重英率领的吐蕃军在进军九曲失败后不久,便得到吐蕃赞普的再一次支持,增兵三万人,使马重英的兵力达到了七万,这一次马重英吸取了上次失败的教训,不再分兵多路出击,而是集中兵力争夺九曲地区。
而此时九曲地区的唐军只有两万人,兵力远不如吐蕃军,陇右主将李光弼便做出了决定,命令大将李晟退出黄河九曲,却抄吐蕃人后路,占领了乌海和柏海。
这样一来,李光弼的两万军在大非川,王思礼的四万军队在河州、渭州一线,李晟的军队在积石山一线,唐军三支军队呈品字型将七万吐蕃军围困在黄河九曲地区。
而马重英在占领黄河九曲地区后,后勤补给有了保障,他也并不着急,便耐心地与唐军对峙,他的任务不仅仅是要夺下陇右,更重要是拖住唐军,给吐火罗的胜利赢得时间和创造机会。
同样,李光弼也在等待吐火罗方面的消息,按照整个战局的部署,他必须要将马重英部困在黄河九曲,而且要断绝他和吐蕃的联系。
双方心照不宣地形成了胶着状态,平时各派巡逻兵巡视实控地,几个月来,双方都未曾发生过一战。
.......
长安,李亨登基已有数月,在他大肆封官和重赐之下,反对他的人已不像从前那样多了,最初有近千人在反对他登基的檄文上签名,但现在,里面至少有一小半人都变成了他的臣下,这些人中,有的是贪图富贵权势,有的是慑于他的淫威,有的则是看不到转机怕失去机会,有的是宗室,因得到了李亨的土地返还,转而成为他的铁杆支持者,种种原因使李亨的小朝廷开始运转起来。
但反对他的人依然众多,尤其是地方州郡,他们纷纷响应裴�F等人的呼吁,不承认李亨的朝廷,使李亨的实际控制地仅限于长安以东的关中地区,以及河东道南部和河南道东部一带。
不仅地方州县反对他,而且就算在长安,李亨的势力范围也只有半个城,仅限于万年县一县范围内,而长安县,他的势力滴水难进,两万千牛卫、八千羽林军、一万五千安西军牢牢控制住了长安县和关中的西部地区。
这里面也包括文职官员,独孤长凤出任凤翔尹,包括长安县县令苏震在内的所有西关中县令都是李庆安所任命,他们只听令于李庆安的指示,不承认李亨的新朝廷,使李亨的新朝廷处于一种前所未有的尴尬之中。
午后,李亨乘坐的龙辇返回了大明宫,大明宫内一片寂静,占地广阔、气势恢宏的宫殿群中却很难看见一个人影,这让李亨心中感到十分不满,却又无可奈何。
这中间固然有他儿子李豫的因素,李豫在登基后不久,为了削减宫廷费用,便大量遣散后宫和宫人,李隆基四万余嫔妃被他放走了大半,还有宫女和宦官,都遣散出了宫。
而李亨登基后,他的皇后张良娣又一次清洗后宫,宫中大凡年轻美貌一点的女人都被她遣返回了娘家,这让李亨心中着实不满,但又无可奈何,张良娣的理由很充分,李亨的身体向来不好,他的雍王府已有二十几名嫔妃,已经足够了,若李亨想当皇帝久一点,就应该爱惜自己的身体,同时,少近女人也能博一个明君的名声,这对李亨这个势力最弱的大唐皇帝是很有好处。
李亨为了名声,只得忍下了这口气,不敢动扩充嫔妃的念头,不过李亨对自己的张皇后,也是有一点又敬又怕,这个女人非常精明能干,在他登基后,她放下架子,去各个赋闲的名臣和权贵家中拜访他们的夫人,功夫不负有心人,张良娣成功地利用了枕边风的威力,竟然有三十几名大臣前来投靠,其中包括兵部侍郎苗晋卿、凤翔尹李齐物这样的名望之臣,以及季广琛、李奂、许叔冀、董秦等有名将领,他们纷纷表示,愿意效忠李亨,为新朝廷尽绵薄之力。
李亨喜出望外,当即封苗晋卿为礼部尚书、李齐物为刑部尚书,两人补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入阁为相,将政事堂扩充为九相。
而封李奂为汉中节度使,镇守汉中,封季广琛为郑蔡节度使,率三万军替他镇守郑州和蔡州一线,许叔冀为滑濮节度使,率两万军镇守滑州和濮州,而董秦则为蒲绛节度使,率两万军镇守河东地区的南部各州。
这也是李亨不敢对关中安西军下手的原因,尽管他有十二万关中军,后来又招募了八万军队,号称二十万大军,但他的军队大部分都分散到了各地,比如王思礼率四万军参加了陇右之战,而李奂、季广琛、许叔冀、董秦等人都各自统领军队,李亨在关中的军队实际上只有八万人,他还依然对外宣称二十万大军。
另外,李亨对关内道节度使郭子仪也极为忌惮,郭子仪是李适的坚定支持者,李适驾崩后,郭子仪始终没有表态,这让李亨心中忐忑不安,如果安西军和郭子仪联合一起,他的那八万关中军将不堪一击,另一方面,他也心怀一丝侥幸,或许李庆安最后能承认他的帝位,毕竟李庆安最早就是他的人。
正是基于这些考虑,李亨对安西军始终容忍有加,只要安西军不干涉他的政务,不越界万年县,他也就尽量不去招惹这支实力强大的军队。
李亨来到了浴堂殿,这里是他和皇后张氏的寝宫,这是一片宫殿群,有亭阁殿堂上百间,这里也是大明宫人气稍微旺盛之地,进了宫殿大门,便随处可看见宦官和宫女们在来回忙碌。
“奴婢等参见陛下!”几名宫女宦官同时跪下行礼。
“免礼了。”李亨摆摆手又问道:“皇后可在?”
“陛下,臣妾在!”
皇后张良娣在一群宫女的簇拥下迎了出来,良娣其实是太子宫妃的称号,而张皇后长久为良娣,这便成了她的名字,她的真名倒很少有人知道了。
张良娣今年约四十余岁,跟随李亨已近三十年,她的儿子李系现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子凭母贵,李系成为太子只是时间问题,同时她也是李亨最信任的两个人之一,一个是李辅国,另一个就是她张良娣,和别的女人不同,张良娣的权力欲望极大,她不仅掌管着后宫,同时她的手也伸向了朝政,她的弟弟张朝居为吏部侍郎,权势极大,很多官员的任命都是根据张良娣的意志来决定。
这一点李亨也心知肚明,但张良娣能说服很多大臣来效忠,所以张良娣偶而越界,他装作不知道。
张良娣匆匆上前,给李亨施一礼道:“臣妾参见陛下,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后平身!”
李亨含笑问道:“皇后在做什么?”
“臣妾在写家信,父亲最近买了几亩田,惹出一些闲言碎语,臣妾在劝他为善乡里,不要给陛下增添烦恼。”
张皇后的娘家在东都洛阳,是当地有名的大族,李亨眉头轻轻一皱,道:“朕上次不是赐给了国丈五十顷土地吗?”
“回禀陛下,臣妾族人颇多,父亲把土地都周济给了族人,他自己倒没有了,所以他便在东都附近又买了几亩土地。”
李亨点点头,便不再多问了,他为了争取各大权贵的支持,便彻底废除了李豫的土地改制,重新默许了土地兼并,使土地兼并之风又起,关中以东的土地他也全部返还了原主人,将李豫费尽心机打下的良好基础破坏殆尽,李亨此举,确实也得到了很多权贵的强烈支持,包括李隆基也承认他为大唐合法的帝王,但广大农民却对他恨之入骨。
李亨今天来找张良娣是有别的事情,他走进宫殿坐下了下来,对张良娣笑道:“朕今天提前回来,是有件事想托付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