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漠轻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书神小说网www.hengjiefastener.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两年后,何坤达又有一次工作调动的机会,但这次不同,是调去深圳发展。可他的母亲贾氏认为那边不安全,有很多吸毒赌博的坏人,再次阻碍何坤达的前程。无能为力之下,何坤达再次离家出走半年。
何军五岁的时候,何坤达停薪留职,在c市做几年的古玩和邮票生意。何军上五年级的时候,欠下一屁股债,丢下妻儿逃走了,这一走就是两年。据说当时何坤达骗了许多人的钱,他一个人是走的潇洒,却丢下一摊子事儿。
何坤达或许从未想过自己离开后,妻儿将面对怎么样的处境,或许他想到了,只是选择忽略。有时候,真想摸着他的良心问问,他知道这两年乔美玉是如何过来的吗?刚开始,一波又一波的人上门讨债,没看到何坤达,也没要到钱,有些人就搬屋里的东西,有好几次,乔美玉拿着刀子威胁他们,他们才离去。后来,有些人见明的手段达不到目的,就来暗的,暗的不行就来黑的。有晚上装神弄鬼的,有往门上泼猪血的,有往门锁里塞牙签的,还有恐吓小孩的。好在顾婉婷三人每天早上一起上学,下午一起放学,晚上一起睡觉(毕竟年纪都还小,又是农村人,没那么讲究,三人从小就睡在一张床上),没出现绑架之类的事件。
何军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小时候,教书家属区的人都叫他“小神童”,在他两岁多的时候,不仅会背《三字经》,还会背二十多首唐诗,认识一百多个汉字,二十六个英文字母也都认得。
乔美玉、乔美琴姐妹有些迷信,都比较喜欢看八字。当时何军的批命是文曲星下凡,聪明伶俐,四海春风,一生衣禄无穷;顾婉婷的批命是一生多学少成,幼年多生小灾,命犯桃花,交友小心;顾正渊的批命是读书可读,功名无份,早运一波三折,中运劳心劳力。
乔美玉一生好强,得知自己孩子以后是状元之才,意气风发,好不快活。乔美玉的心那是拔凉拔凉的,一路上黑着脸回去的,见到顾爸爸,无故地跟他吵了一架,她这一辈子被乔美玉压着,她的的孩子也比不过乔美玉的,
这次算命让乔美玉看到了希望,她把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到孩子身上。可后来,何军还是让她失望了。
何军小学成绩优异,却迷上了打电玩,连c市的重点初中都没考上,顾婉婷成绩中等却考上了,乔美玉觉得没脸呆在这儿了,带着何军灰溜溜地回到y市d县。
这时,何坤达也从外地回来了,安安分分地教了两年书,因为是教初中化学,年年带毕业班,再加上何坤达教学很有天赋,学生也考得不错,奖金很丰富,乔美玉再次原谅了何坤达。而这两年何军也很安分,老老实实地读书学习,成绩排在全年级前十名,这个成绩考上是重点高中没任何问题。
但是何坤达的志向从不在此,他有一个更远大的理想,他不甘心他的人生止步于此。为了赚更多的钱,他又开始瞒着乔美玉赌博。可是,乔美玉学乖了,她掌握着整个家庭的经济大权,何坤达身上只有一百多块钱。
有一种人,哪怕你千防万防,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何军初三那年,何坤达因赌博欠下高利贷数万额(90年代的数万元相当于现在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他还不上,只能不顾妻儿,再次逃走。
顾爸爸知道后,说了一句话:“事不过三,这人要不得,太自私自立了,喊姐姐早点离婚吧!”
何坤达不仅害了乔美玉一辈子,还害了他儿子的人生。
何坤达离家出走后,何军开始沉迷网络,一下课就往网吧跑,成绩一落千丈。
在何军沉迷网络的那段时间,乔美玉几乎想尽了一切的办法,打骂多次,控制零用钱,陪读,在饭店做服务员,去大学感受人文气息……但何军还是照样往网吧跑,很多次甚至通宵未归。更令人揪心的是,何军甚至以死来威胁乔美玉。
对于那段过去,何军在作文中曾这样描述:“母亲和班主任的多次规劝和教育并没有让我彻底认识到网络对我的影响。而我就一次又一次的欺骗他们,最后学校只能劝我休学,回到家中接受母亲的耐心管教。母亲为了能从多方面教育我,把我送到c市跟着开饭店的小舅舅接受劳苦教育,好使我明白知识在当代的重要性,但我并没有为此深深地打动。于是母亲又送我去h省科技学院经贸管理系的优秀大一学生表姐处,去感受高等学府中浓厚的学习气氛,去接触高雅的学习环境,使我的心灵受之净化。此时我才逐渐发现母亲为我付出的实在太多了、太多了。第二年三月我重返校园,仅仅三个月的时间,我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省重点中学d县一中,因为自我感觉天赋不错,并没有下苦功,对学习也逐渐放松。不久我又迷上了网络游戏,不能自拔,成绩再次一落千丈。”
陪读的那段时间,何军经常整夜呆在网吧不回家,乔美玉非常痛心,常常一个网吧一个网吧苦苦寻找。为了避免外甥们沉迷网络,乔美玉曾对顾婉婷和顾正渊述说过她在网吧的所见所闻:“那些孩子在里面可以通宵上网,也没人管,吃喝都可以解决,有的孩子连续好长时间待在网吧里,死了都发现不了!渴了,网吧有水喝;饿了,网吧有零食卖,路边有烧烤卖;困了,就在椅子上睡会。我至今还忘不了那些小孩子一边玩电脑一边吃东西的情景——黑乎乎的键盘上双手游动,端起碗就往嘴里倒,眼睛还盯着屏幕。”
乔美玉在她绝望的时候,曾给有关部门写过这么一篇文章:《一个绝望母亲的呼救》,并登上了报纸。